形态描述
形态 (据指名亚种)
雄性成鸟:整个头部黑褐色,与头连接的上颈和头同色,还有绿色金属反光;枕部着生粗而短的羽冠;与背连接的下颈为白色;外侧肩羽白色,内侧肩羽黑色。上背黑褐色,下背灰褐色;腰和尾上覆羽灰色;尾羽灰褐色。翅上初级飞羽和覆羽暗褐色;次级飞羽外羽片有黑色狭边;大、中覆羽白色,小覆羽灰而具白端;翅上各羽之白色并成一个白色大翼镜。下体由胸至尾下覆羽纯白色。
雌性成鸟:额、头顶、枕与后颈棕褐色,头、颈两侧以及前颈淡棕色;肩羽灰褐色;翅上次级覆羽灰色;颏、喉白色,稍杂以棕色;体的两侧灰而具白斑。其余部位与雄鸟相同。
雏鸟:1960年6月13日,于新疆鸟鲁木齐南山口采得7只雏鸟,其中3只雄性,4只雌性。体重:344—50, 4♀♀45—52;全长:3♂♂155—170, 4♀♀164—180;嘴
峰:3♂♂13.8-14.2, 4♀♀14.1—15.0;跗蹠:3♂♂20.7-21.3, 4♀♀20.5-22.2毫米。全身着生绒毛。额至后颈栗色;眼上有一白色斑点,眼下有一宽阔白色带斑,向前延至嘴基;白色带斑下有一栗色带斑,向后与枕部栗色相连;颈的两侧红棕色。两肩、背、腰、尾上覆羽至尾羽棕褐色,而以两肩较棕,腰、尾上覆羽和尾羽等较褐。两翅及下腰两侧各有一大白斑,形成两对。整个下体,由颏至尾下覆羽白色。
虹膜暗褐色或褐色;嘴暗红色,嘴峰黑色;跗蹠银朱红色或红色。
量衡度: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♂(4) — — 55-57 270-283 121--139 48.3-53.0
♀♀(9)936-1686 540 -624 47-53.8 250-272 100-125 43.8-51.2
(5♀♀) (4♀♀)
雄性成鸟:整个头部黑褐色,与头连接的上颈和头同色,还有绿色金属反光;枕部着生粗而短的羽冠;与背连接的下颈为白色;外侧肩羽白色,内侧肩羽黑色。上背黑褐色,下背灰褐色;腰和尾上覆羽灰色;尾羽灰褐色。翅上初级飞羽和覆羽暗褐色;次级飞羽外羽片有黑色狭边;大、中覆羽白色,小覆羽灰而具白端;翅上各羽之白色并成一个白色大翼镜。下体由胸至尾下覆羽纯白色。
雌性成鸟:额、头顶、枕与后颈棕褐色,头、颈两侧以及前颈淡棕色;肩羽灰褐色;翅上次级覆羽灰色;颏、喉白色,稍杂以棕色;体的两侧灰而具白斑。其余部位与雄鸟相同。
雏鸟:1960年6月13日,于新疆鸟鲁木齐南山口采得7只雏鸟,其中3只雄性,4只雌性。体重:344—50, 4♀♀45—52;全长:3♂♂155—170, 4♀♀164—180;嘴
峰:3♂♂13.8-14.2, 4♀♀14.1—15.0;跗蹠:3♂♂20.7-21.3, 4♀♀20.5-22.2毫米。全身着生绒毛。额至后颈栗色;眼上有一白色斑点,眼下有一宽阔白色带斑,向前延至嘴基;白色带斑下有一栗色带斑,向后与枕部栗色相连;颈的两侧红棕色。两肩、背、腰、尾上覆羽至尾羽棕褐色,而以两肩较棕,腰、尾上覆羽和尾羽等较褐。两翅及下腰两侧各有一大白斑,形成两对。整个下体,由颏至尾下覆羽白色。
虹膜暗褐色或褐色;嘴暗红色,嘴峰黑色;跗蹠银朱红色或红色。
量衡度: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♂(4) — — 55-57 270-283 121--139 48.3-53.0
♀♀(9)936-1686 540 -624 47-53.8 250-272 100-125 43.8-51.2
(5♀♀) (4♀♀)
鉴别特征
鉴别特征 是秋沙鸭属中最大的一种,嘴较大和厚,鼻孔位于嘴峰的中部附近。
雄鸟头黑褐色,枕有短的羽冠;颈白色;背、腰灰和黑色;翅上有一白色大翼镜;胸、腹白色。雌鸟头棕褐色,上体灰色,下体白色。
雄鸟头黑褐色,枕有短的羽冠;颈白色;背、腰灰和黑色;翅上有一白色大翼镜;胸、腹白色。雌鸟头棕褐色,上体灰色,下体白色。
生境信息
生态 在秋沙鸭属中,以这种为最常见,数量也最多。在海洋上,它较红胸秋沙鸭为少。它们主要繁殖在淡水湖和森林地区河流的周围。冬季,则常至湖泊、池塘、河流、江口和海港,但喜栖于淡水中,有时与斑头秋沙鸭、鹊鸭一起在急流的水域中。春季,此种秋沙,鸭的东北亚种是最先到达我国东北繁殖地的水鸭,也是数量最多的水鸭。它们飞行得很有力。起飞时两翅发出啸声。游泳时常常把脸和嘴淹没在水中,以探索水下的鱼类。在陆地行走也很容易。它们亦栖于高处,特别是在选择营巢地时。
在混浊的水里追捕鱼类等食物。它们大量觅食鱼类,有人曾在一只雄鸭的胃内发现7.5厘米长的鱼50条。在人工混合饲养下,曾出现雄鸭杀食幼鸭情况(德拉科,1959)。巢大多营于岩石绝壁上,但有时也在乔木树洞或地上,在石头和灌丛隐蔽处或地穴内。
在混浊的水里追捕鱼类等食物。它们大量觅食鱼类,有人曾在一只雄鸭的胃内发现7.5厘米长的鱼50条。在人工混合饲养下,曾出现雄鸭杀食幼鸭情况(德拉科,1959)。巢大多营于岩石绝壁上,但有时也在乔木树洞或地上,在石头和灌丛隐蔽处或地穴内。
国外分布
在国外,繁殖于西伯利亚、欧洲北部及北美洲北部;越冬在繁殖区以南各地几乎遍布整个北半球。
国内分布
经济意义
引证信息
Mergus Merganser Linnaeus, 1758, Syst. Nat., ed. 10, 1: 129(模式产地:瑞典)。
检索表文本
普通秋沙鸭分化为3个亚种,分布于我国的只有2个亚种,现检索如下:
嘴较长(4♂♂55—57, 9♀♀ 47-54毫米);雄鸟次级飞羽黑缘较窄 ...............指名亚种M. m. merganser
嘴较短(5♂♂48-53, 5♀♀42-46毫米);雄鸟次级飞羽黑缘较宽...................中亚亚种M.m. comatus
嘴较长(4♂♂55—57, 9♀♀ 47-54毫米);雄鸟次级飞羽黑缘较窄 ...............指名亚种M. m. merganser
嘴较短(5♂♂48-53, 5♀♀42-46毫米);雄鸟次级飞羽黑缘较宽...................中亚亚种M.m. comatus